国资入股,最后的民营环保企业家还剩多少

2020-01-12 能见Eknowe A+  A-

2015年股灾之后,美国金融大鳄罗杰斯来到了中国股市,当时他看好几个领域,其中一个行业便是环保股。那时候中国环保龙头股碧水源在股灾前夕股价最高到了25.9元/股,股灾一个月后跌到了15元左右。

2018年12月,这位被称为“华尔街神话”的世界金融巨头又来华了,他说卖空了美股,投资中国股票。当媒体问他投资哪一类股票时,吉姆·罗杰斯果断的说:农业股和环保股有机会。

为什么看好环保股,吉姆·罗杰斯表示,中国的环保未来非常光明。那时,碧水源的股价已经跌到了9元左右。写这篇文章时,我扫了一眼碧水源的股票,只有6块多了。悲伤的是,不只是碧水源,大部分环保股都呈现出一个相似的走势。

其实,罗杰斯之前还说了一句话:

中国环保行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可能比国企公司会更好。除非你特别的愚蠢,比如说是高举债台,或者管理上面出现问题的话,一般来说你的未来会非常光明的。

遗憾的是,中国的环保民营企业家并没有听罗杰斯的。于是,从去年开始,环保行业频繁上演国企收购债台高筑的民营环保企业,而最近一起则发生在两周前。

8月5日晚间,东方园林发布公告,公司实控人何巧女夫妇拟向朝阳区国资中心全资子公司朝汇鑫转让5%公司股权,并将16.8%公司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无条件、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朝汇鑫。

至此,自去年“史上最凉发债”事件推倒了东方园林的多米诺骨牌后,这个历经资金链紧张、PPP项目停滞、裁员欠薪风波,深陷倒闭危机长达一年有余的民营环保龙头企业,最终以“联姻”国企,实控人“出局”的方式“尘埃落定”。

“东方园林易主并不意外,去年资本寒冬后,此前一直被看好的环保市场遭遇重创,很多民营上市企业开始寻求突破口,引入国资已经屡见不鲜。”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向能见表示,“截止今年8月,已经有17起国资意向或已经入股民营上市环保企业的案例发生”。

国资入股,最后的民营环保企业家还剩多少

与前几年业内参股合作、打通上下游生态链的模式相比,这一轮交易多为控制权转让,这就意味着平均每月至少会“消失”一个环保民企,而与环保民企的“消失”相对应的则是民营环保企业家的黯然离场,于是众多业内同仁感慨:或许当下这批民企实控人将是最后的民营环保企业家。

昔日风光无限的民营环保企业家为何在一年内纷纷萌生去意或寻求输血?国资与民营企业的结合,对环保行业意味着什么?这种现象是否会发酵成为一种产业趋势?

PPP裹挟下的资本狂欢

实际上,民营环保企业的此次“浩劫”,并非无迹可寻。

早在2015年,整个环保行业“热火朝天”之时,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就在各种场合呼吁“当前产业发展过热了,希望不要重蹈光伏和风电行业大起大落的覆辙,不要出现像无锡尚德那样的明星企业破产的情况”。

没想到才时隔三年就一语成谶。究其原因还要从至今褒贬不一,具有“双面性”的PPP模式谈起。

此前,由于环保项目基本都是民生项目,客户主要是地方政府,虽然投资体量很大但市场开放度不高,导致民营企业一直苦于没有发展机会,直到PPP模式的出现,才出现转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