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垃圾焚烧厂运行和监管现状考察报告

2016-10-23 中国固废网 作者:方朝军 A+  A-

  (1)厂址:位于北投去洲美里洲尾段,基隆河下游右侧。

  (2)设计日焚烧垃圾量:1800吨(4*450T/D)

  (3)发电机总装机容量:45000千瓦时(37000千瓦时台电)

  (4)工程建设总投资:35.9亿新台币。

  (5)1998年完工并投运。

  (6)设计垃圾热值:2400Kcal/Kg,最高3000Kcal/Kg。

  (7)焚烧炉型:VON-ROLLStokerType

  (8)最大的亮点:烟囱120米处设置有旋转餐厅,人气仅次于101大厦

  三、感想与体会

  本次学习,通过现场的参观与交流,感触良多,个人主要从政策层面、行业管理以及企业运行管理层面等几个方面谈谈感想与体会:

  1、政策层面:推出相关合理的政策

  2、行业管理: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

  3、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高标准的设计与建设,专业化运营服务

  政策层面: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台湾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处理以及一般工业废弃物的处理,通过这20多年的发展,也经历了“垃圾围城”“民众抗议”等过程,当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政策体系,政府做了三方面的努力:

  (1)第一是吸收民间的政策思路。例如,2000年台北市就提出在2020年要实现“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目标,确定了最大程度将废弃物加以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方向。正因如此,“政府正在尽最大努力开展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行动使得民间更愿意接受当下的垃圾处理设施的兴建。

  (2)第二是接纳民间的政策方案。在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政策方案接纳是关于垃圾处理设施的技术优化和所在地的民众的回馈问题。民众的抗议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的优化,也推动了回馈金政策的出台和不断改进。譬如,诸多正在运营的垃圾处理厂都建立了敦亲睦邻基金。这使得当地民众在为公共利益承担风险的情况下,从设施兴建、土地征用和设施运营三个阶段都获得补偿。此外,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环保教育等政策方案的出台,无不渗透着来自民间的知识贡献。

  (3)第三是寻求民间的政策监督。以新北市八里焚烧厂为例,政府部门不仅向毗邻的住民主动公布焚烧厂运营的数据,而且将原先的抗争精英纳入了焚烧厂运营的监督委员会,一方面及时回应民众的疑问,另一方面也让厂方的经营处于政府和民众的双重监督之下。这样一来,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误解和不信任也就得以大大降低。

  在实际的政策运行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学习借鉴点如下:

  学习点之一:全面推行“谁产生、谁负责”的付费制度,全民宣传与普及政策的落实,需要借鉴源头垃圾分类,使垃圾总量下降

台湾省垃圾焚烧厂运行和监管现状考察报告

  家庭生活垃圾实现全面分类,全民宣传与普及垃圾资源化的知识与重要性,让国民知道垃圾的社会环境危害,从源头进行最大限度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具体做法是向当地环境主管部门购买废物包装袋,在居住的小区丢弃废弃物需有包装标识的废弃物袋子方可丢弃,同时小区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如发现某人未严格执行,则下次需要承担一个周期整个小区的废物处理。此方法的推行这使垃圾的分类得到了全面的执行,视大件垃圾、厨余垃圾与一般垃圾进行了有效的分离。

  学习点之二:完善与有效的垃圾收运环节,我们需要推进市场化管理

  台湾的垃圾收集、清运与转运三个环节已经成熟,做到了分类收集与运输,而我国主要是混合收集为主,运输过程中又存在设施密封效果差,污水泄漏等问题,急需提升改造;主要是对垃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整体性、协调性考虑少,收运系统前后环节不衔接等。

台湾省垃圾焚烧厂运行和监管现状考察报告

发表评论
0评